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1篇
电工技术   4篇
综合类   31篇
化学工业   124篇
金属工艺   17篇
机械仪表   8篇
建筑科学   18篇
矿业工程   6篇
能源动力   8篇
轻工业   33篇
水利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10篇
无线电   60篇
一般工业技术   46篇
冶金工业   45篇
原子能技术   7篇
自动化技术   1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9 毫秒
1.
催化裂化汽油光化学氧化脱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地顺  李发堂  刘文丽 《石油化工》2006,35(10):963-966
以水为萃取剂、空气中的O2为氧化剂、500W高压汞灯为紫外光光源,研究了催化裂化(FCC)汽油光化学氧化反应的机理和氧化产物,考察了反应条件对FCC汽油脱硫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FCC汽油中的极性含硫化合物首先部分溶于水相中,然后在水相中被氧化。在空气通入量为150mL/min、水与FCC汽油的体积比为1.0的条件下,反应5h后FCC汽油脱硫率达40.6%,加入0.45g4A分子筛作为O2的吸附剂后FCC汽油脱硫率提高到70.2%。FCC汽油的光化学氧化反应为一级动力学反应,加入4A分子筛时的反应速率常数为0.217 4h-1,半衰期为3.18h。FCC汽油光化学氧化反应的主要产物为亚砜和砜,并进一步生成CO2、草酸、SO24-等。  相似文献   
2.
Provides the biography of Cortney S. Warren and announces that she has received the APA Psi Chi/APA Edwin B. Newman Graduate Research Award (2004) for an outstanding research paper whose findings examine the potential for ethnicity to protect against body image disturbance by moderating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awareness and internalization of a thin physical ideal and body dissatisfaction. A selected bibliography is also provided. (PsycINFO Database Record (c) 2010 APA,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3.
过渡金属-氮共掺杂炭材料是一类高效的CO2电还原催化剂。以热解聚合物制备的氮掺杂炭材料为载体,浸渍镍源,经红外灯光照2 h,利用光化学法制备了高分散的镍-氮-碳催化剂(Ni/NC)。采用扫描电镜(SEM)、物理吸附、粉末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对催化剂的形貌、结构、物相和组成进行了分析,并评价了催化剂的CO2电还原反应性能。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0.5 mol/L的KHCO3电解液中,镍的负载量为2 %(质量分数)时催化性能最好,CO分电流密度得到有效提升,塔菲尔斜率为492 mV/dec,起始过电位为286 mV;在-0.6 V(vs.RHE)下,CO的法拉第效率为78%,在-1.0 ~-0.5 V(vs.RHE)内,n(CO)/n(H2)=0.5~3.6。  相似文献   
4.
研究设计了可产生波长小于200 nm真空紫外光的光化学反应器,首次利用该波段的光在该反应器中进行了CO2光解反应的研究。用氮气为发光介质对其进行光强标定,实验表明主要产生120、149、174 nm波长的光(N原子谱线);实验条件下CO2光解后生成产物CO,结果表明光源电流一定时产生CO的量与光源工作气体的压力有关,在CO2和N2反应物系中,光源内发光介质N2的压力在2 500 Pa左右时CO的产率最大,而在该反应物系中加入甲烷后,CO的产率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5.
简介维生素D2的调节钙磷代谢、抑制癌细胞增殖、调节血压和免疫系统等功能,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饲料等领域。重点论述国内维生素D2研究与产业化开发现状,详细介绍了维生素D2的光化学法生产工艺,展望了维生素D2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二硝基芘异构体在模拟大气条件下的光化学反应,结果表明反应速率呈二级动力学关系,除光源变化的影响外,二硝基芘异构体在不同气氛中,反应速率不同,存在着氧的猝灭和氧化作用,而不同的异构体之间,相应的反应速度也不同。光解产物中存在硝基羟基类化合物、醌类和二聚体。毒理实验表明,光解产物致突变性下降。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的递归程序教学为例,论述了基于微课开展翻转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及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可溶性聚合物体系中光化学法制备Pd纳米粒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董颖男  董守安  唐春 《贵金属》2007,28(3):20-23,28
研究了在可溶性聚合物体系中Pd纳米粒子的光化学合成.Pd(Ⅱ)-PEG-丙酮溶液以紫外波长300nm光辐照,获得了胶体Pd纳米粒子并对其进行TEM表征.结果表明,Pd粒子的平均粒径为1.8~5.7nm,具有好的分散性.研究了各种组分的影响,探讨了体系中Pd(Ⅱ)的快速光化学还原和纳米Pd粒子的稳定性机理.  相似文献   
9.
The colloidal Au core/Ag shell structure composite nanoparticles were synthesized in PEG-acetone solution by photochemical route. The monodispersed Au nanoparticles with average diameter of 3.9 nm were used as growth seeds. The optical property of colloids and the sizes of composite nanoparticles were characterized when the molar ratio of Au to Ag ranges from 4 : 1 to 1 : 4. The results show that a composite nanoparticle structure similar to strawberry shape is formed at the molar ratio of Au to Ag from 4 : 1 to 1 : 1; the composite nanoparticles consisting of a core of Au and shell of Ag were generated at the 1: 4 molar ratio, having a striking feature of forming interconnected network structure.  相似文献   
10.
In this paper, a new technique of photochemical machining (PCM) process has been described.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applying a magnetic field on the PCM of AISI 316?L stainless steel. The experiments were planned and conducted using a Full Factorial Design (FFD) approach. The control parameters selected were magnetic field, temperature, concentration and time. The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shows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the etch rate due to the application of a magnetic field. The highest etch rate was achieved at a concentration of 700?g/l, at the temperature of 60°C in a static magnetic fiel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etch rate is 2.5 times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magnetic field as compared to the conventional PCM proc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